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化宋 第34节 (第6/8页)
多起来么?” 这些大家都知道,都门清,但这要怎么改? 把那些没有职责的官员都遣散?人家也是寒窗苦读正经录取上来的,至于荫官,天啊,人家的父亲亲戚朋友老师至少是六品官起步啊,你要敢动这个,满朝廷官员一起发力,就算是蔡京也得立刻卷铺盖滚到海南去,一辈子都别想回来,要是朝廷皇帝敢搞这个事,不说谋反,那一个“清君侧”也绝对是免不了的。 “所以,你觉得这是荫官和录取太多的原故?”赵士程问他。 “当然!还能有什么原故?”种彦崇理所当然地道。 “这些都是表像,”赵士程微笑道,“本朝文风兴盛,州有州学,县有县学,成绩优异者可免除学费,便村里稍有薄田的农户,也要挤出一个机灵的子嗣前去求学,可是如此?” “不错,这是我大宋百年教化之功!”诗词文学,这算是大宋最值得说道的颜面了,种彦崇朗声道,“辽夏倭国,高丽交趾,哪个不崇敬我大宋之文教!” “是啊,可是如此多的学子,朝廷有那么多职位来安置么?”赵士程问。 种彦崇顿时呆滞。 “朝廷大兴文风,可是却没有那么多的职位来安置这些十年寒窗,饱含家人期待的学子,”赵士程看着小舅,平淡地问,“当年张元在朝中屡试不中,穷困潦倒,一怒之下,投奔李元昊,好水川一战剿灭宋军数万,助其建立西夏,至此,朝中开了特奏名,收罗那些考了几十年不中的学子,免得他们投奔国外,可对?” 张元这事,种彦崇当然知道,自然哑口无言。 “人读了书,便有了野心,若朝廷没有足够的出路,他们便会自己去寻出路,”赵士程淡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