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0 (第2/4页)
不过范铉超总是无法领会张氏一句话里复杂的深意,他秉持着报喜不报忧的传统,总只是说自己在国子监认真学习。 虽然有些人常会给他添堵,但范铉超在国子监的日子可以说是按部就班,平淡无波的。 比起和人争风斗气,范铉超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国子监每季考三回,他入学以来虽然是次次皆名列前茅,范铉超也不敢掉以轻心。他自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学得久了,也知道自己约莫能考到多少名次。 但他现在只是在国子监的正义堂学习,只是初级班而已。要等到一年半以后,“文理通顺”了才能升到修道堂或者诚心堂,再考核个一年半,合格了升至率性堂。在率性堂一年内收集满八个积分,就可以给官身。但实际上,这种制度在建国初洪武和永乐年间非常有用,极大地补充了人才和官员空缺。 不过时间到了明末天启年间,随着捐监生大量涌入,监生质量每况愈下,而科举大兴,更有非科举二甲以上不入内阁的惯例,所以国子监学业通过就授官的传统渐渐地就消失了。监生们大多也都会另外参加科举考取功名。 考入国子监的学生,多是冲着这个名头和师资力量进来的。范铉超当初不愿来国子监,理由之一就是认为国子监还不如陈先生教得好。这时候他才知道,自己大错特错。 国子监上至祭酒都是翰林院鸿儒宿学,哪个不是进士出身,教他们绰绰有余。 所以范铉超学习也更加认真刻苦了,他在家时还时常找机会自个给自己放假,在国子监是一点放假的时间都没有的。 即使回到了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