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无门! (第2/4页)
… “我打听过了,宏济堂、仁心堂、善信医局这些大字号的医馆,招收学徒都有各自要求,还得有关系有门路推荐才行。”. “小一些的医馆更是这样,一般都是子侄传家,即使收学徒,也是从宗族、邻里挑选的身家清白聪明伶俐的。” 八月十八,曹信带回来一个坏消息。 想学医? 学而无门! 压根没处学,根本不收你。 而行医这一行,没有师傅领进门,悉心教导,言传身教,单靠自己看医书自学,未免不知天高地厚。 曹信的学医大志,在第一关就被卡在门外。 “你不要着急,西京城中大大小小的医局医馆药铺不下二百,我这几日再去打听打听,总有一处能成的。” 曹仁宽慰弟弟,其实心里不报太大希望。 从古到今,想要学习医术都不容易。 例如西京城中小一点的医馆药铺,很多大夫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辈或者被送到了师父跟前,先是要和师父上山采药,去药农药商那里收药,还要动手炮制药材,同时还要背诵中医启蒙的各类书籍。 比如《药性赋》《中药四百味》《濒湖脉诀》《汤头歌诀》《雷公炮炙论》等等,一个师父一个教法,这段时间实际上是一个认药过程,也是一个长期且有枯燥的过程,大约需要五到十年。 当小学徒差不多知道鲜药、生药、干药、炮制药的形态和种类。 这才算完成第一步。 这时候,才可以走到台前在堂前抓药,同时师父会给一部书背诵,这套书基本上就是《黄帝内经》,不会有什么出入,当背诵完《素问》后又会给《灵枢》,直至把黄帝内经都背诵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