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 各方反应(下) (第3/4页)
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高于北方。 再加上,都中荫监的数量庞大,监生也是良莠不齐。 这就导致,南京的国子监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出来的人才数量,都远远超过都中的国子监。 在士林中地位,自然是南京国子监更高。 甚至一提到国子监,大家想到的也都是南京国子监。 而非都中那个徒有其名的。 在这样的位置上十几年,政绩自也斐然。 按说无论是名声,还是资历。 李守中都足以升任一部尚书了! 可不止为何,他却尴尬的卡在这个位置上。 不上不下。 所以,冯一博提出这样的问题,让李守中有些摸不着头脑。 同时,也因被戳到痛处,而陷入短暂的沉默。 冯一博等的就是这一刻,接下来就是他的表演时间。 “我自幼失怙,又没有族人,直到在国子监中受到恩师教诲,才又有了长辈做主。” 他表情真挚,吐字清晰。 这些话又都有根由所在,说出来自是情真意切。 “恩师不仅教我为人之道,教我圣人之言,还为我起了‘一博’这个表字,期许我在学问上有所建树,精深而广博。” 这一番说的是师徒过往,让李守中不由放下些许戒备,陷入短暂的回忆。 他想起当初,自己发现这个天赋超绝的苗子。 每每理解极快,举一反三更是易如反掌。 关键是,他还极为刻苦。 了解他的家世之后,李守中心生怜意,这才对他多照顾几分。 而且冯渊也争气。 十七岁中举已是难得,更难得的是他还是解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