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6节 (第2/5页)
当是维护道德的底线,所谓道德其实就是公序良俗。” “过去天下遵守的公序良俗是礼。” “随着周王室失权,社会的公序良俗渐渐崩坏,礼制崩塌,但随着孔子著春秋,创立了儒家,同时采取有教无类的教学,儒学渐渐替代了‘礼’,也渐渐为关东诸侯接受,说是儒,其实依旧是礼。” “只是以‘儒’代称。” “两者之间并无太大的区别。” “儒之所以能这么快为关东接受,是因为其本身就是周礼,而关东受周礼影响很深,民众同样,所以关东先天就有儒学的基础,只是改良后的周礼,依旧只适合驭民,并不适合治国。” “随着天下格局渐渐明晰,关东诸侯为了安民,也为了自身政权稳固,便开始有意在底层宣扬礼学,继而让儒家渐渐势大。” “但礼也好,儒也罢,都没有具体标准。” “一切随心。” “就算是君主也难以掌控标准,甚至可能遭至反噬,为天下所谓的‘公序良俗’所逼迫让步。” 闻言。 嬴政目光微沉。 这同样是他不喜儒家的原因。 当年他设立博士学宫,启用了不少的儒生,然则这些儒生却借着各种典籍,不断抨击大秦政策,俨然把自己视为道德化身,将自己置于律法之上。 而这也是彻底激怒了他。 最终。 他选择了抛弃儒家。 只是儒家在关东影响很深,就算是他,也不能真的将儒家连根拔起,也没有办法做到连根拔起,只能尽量的打压。 他很清楚。 嵇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