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_【大明天下】(6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天下】(68) (第7/21页)

这些没爹没娘的苦哈哈不聚在一起,岂不都成了路边倒卧。」

    丁寿默然,老叫化说的也是实情,大明朝流年不利,二百七十六年国祚天

    灾不绝,共计有一千余次,公元1500年之后,小冰河期气候影响加重,更

    是「无岁不告灾伤,一灾动连数省」,凭着明朝市民阶层的兴起,城市化大发

    展,都城大邑内无论是讨生活还是舍饭施粥,都要比乡野间容易生存,一逢灾

    年,流民乞丐便纷纷进城乞讨,皇城东安门夹道都有被乞丐堵住的时候。

    沉思片刻,丁寿又开言道:「即便如此,朝廷对受灾流民并非置之不问,

    只要愿归本籍,赐田十五亩,赠耕牛稻种,安家之需足矣。」这是朝廷法度,

    只要国有余力,便会监督执行,现而今还不是明后期财政匮乏,要依靠地方士

    绅的「同善会」帮着救济贫民的时候。

    多说一句明后期盛行的「同善会」,与官办的「养济院」不同之处在于救

    济标准,养济院针对本地籍贯,无人收养的鳏寡孤独疾废之人都予救济,若是

    外地流民多了也可破例,同善会执行的则是会员制度,听着很高端吧,新人入

    会必须会员作保,于是一个辅助官方救济的组织就同提供钱粮的本地士绅绑在

    了一起,晓得东林复社抗起税来为何一呼百应了吧,大明对年收入四十两以下

    是免税的,碍不着平民百姓和小商小贩的事,可架不住吃人嘴短啊。

    「乞丐做三年,神仙也不换。」涂大勇懒洋洋地伸了伸腰,「自由自在惯

    了,自然不愿再受约束。」

    「成群结队,招摇过市,岂不滋扰地方,祸害乡邻,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