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_【大明天下】(7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天下】(71) (第10/18页)


    朱八八认为天下为公,积为天下所用,所以再设立什么国库就纯属多余,

    当然大清朝对这话有自己的认识,既然四海为家,拿了天下之财为自己修园子

    也是天经地义,不分彼此。

    文官们跳脚骂大明皇帝内库聚敛,可真把内十二库的承运库单拎出来做为

    皇帝小金库这事,可是文官先提出来的。

    正统初,副都御使周铨、户部尚书黄福等先后奏请,将江南夏税秋粮四百

    万石折银一百万两,作为「金花银」解往内承运库,这笔银子理论上皇帝只要

    为京城武官支付十余万两的俸禄,其他的您就自个儿开销吧。

    既然皇帝有了零花钱了,户部的太仓银库就在正统七年理所当然的成立了

    ,原来内库所辖的盐课、关税等等统统纳入太仓,甚至籍没家财、援例上纳等

    ,照单全收,丁鹤为自家弟弟纳的那个监生所交银子,一样是进了户部。

    当然偌大一个大明朝,收入绝不止内库和太仓,太仆寺的常盈库、工部节

    慎库、光禄寺和南京户部的银库,也都是明代国库的组成部分,不过「铁路警

    察,各管一段」,彼此互不隶属,也不听你户部的吆喝。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明朝银库分家,两边都觉得自己吃亏,朝臣

    以户部空虚,国用不足,经常要请发内帑;皇帝开销增多,钱不够花,要从太

    仓银库拿钱,互相不对眼。

    个从太仓银库挖出银子来的是中那位糊涂天子朱见深,不过

    这位爷也不含糊,成化二十年陕西、山西、河南旱灾,他除了免税外一次就发

    内帑二十五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