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_第1110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10章 (第3/3页)


    半月后。

    盛夏的山东沿海,海风徐徐,蔚蓝的大海波澜不惊。

    数百上千艘从山东沿海和东南沿海调运过来的大战船在登州海岸线上一字型排开,旌旗招展,桅杆青帆林立,遮天蔽日。

    其实宋朝的造船技术已经相当先进,船型、结构、材料和装备等方面都领先世界各国。宋朝造船工艺不仅能够建造大型战舰,而且还能够建造精致的货船和客船,这些船舶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在性能方面也非常卓越。

    红日高悬,王霖、慕容婉儿、燕青纵马率五百锦衣护军驰至海边,卢俊义关胜杨志等诸将已经率锦衣铁骑三万人和后勤军卒、水手等约莫两万余人已经整装待发。

    卢俊义与诸将翻身下马,拜道:“陛下,全军皆已装载完毕,整装待发,还请陛下检阅!”

    王霖微微颔首,笑而不语,在马上眺望着眼前一眼望不到边的庞大船队。

    海风呼啸,海浪翻滚,不知有多少海鸟掠过海面之上,发出清脆的鸣叫。

    眼前的场景令王霖微微有些兴奋。

    “小乙,这应该就是戴宗所言的飞虎舰了……”王霖扬手指着左前方的船队阵型,朗声道。

    燕青躬身笑着回答:“是的,陛下,此为飞虎舰,右侧为主力战舰。”

    这批战船明显属于修长型的,除海帆之外,还设8轮,每轮8揖,十分轻捷,是常用战船的典型。

    此刻大燕水军装备的战船还有海鳅、双车、十棹、防沙平底等各类舰艇,供江、海防御调遣之用。

    这种轻型战船每只可容纳军卒数百人,并非此次跨海远征的主力战舰。

    更多的是右侧那种三层楼高的阔底大战舰,五千料,载重一千五百人。

    一般为十二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