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5) (第2/3页)
很快,在日化方面也取得丰厚的回报,家里的厂子越办越大,邓楚雄盯上了大陆的市场,只是当时台湾和大陆不像现在这么进去方便,一直拖到现在才来江城投资,林芮对邓洪彬还是很敬重的,他是一个从最基础的师傅到高层管理行家的,这一点与邓洪阳不同,邓洪阳是学院派的,而邓洪彬是实力派的。不过,林芮对这两位邓家的老板都心满敬意的。 邓洪彬曾经告诉过林芮,在理想与现实的磨合中最重要的是适应能力,即或你胸怀改造世界的雄心大志,也必定要首先适应社会,才能改造社会。那些所谓的怀才不遇的才子,都是因为处理不好这一层关系转而对社会愤世嫉俗,如果所谓才华都体现在挑剔别人的尖酸刻薄上,只能是越来越来挑剔,越来越唠叨,也越来越惹人生厌,终致郁闷一生不得志。这些人终身不明白一个浅显却深刻的道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总是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总觉得别人都那么无能但却那么成功,一生心理不平衡。比你有钱的,你不比财富比学历,看不起先富起来的那批人的素质,对同事的成绩也认为是会拍马屁或者小子命好。林芮觉得既然马长着屁股,且你目也不盲,为何你不拍?只要钱是正道来的,那就是能耐,做倒爷你吃不了那个苦,做股票你没有那个投资理财的胆识和眼光。如果你连进入社会的门槛都迈不过去,还好意思奢谈什么才华?! 这也是林芮进入销售界后的指导思想,不过林芮所幸有老板邓洪彬作为进入社会的最好导师,老板由于学历的限制并不能阐述什么高深的人生理论,但俗话说响鼓不用重锤,如果你够聪明就知身教胜于言传。想想看:我们所熟知的财富故事,有几个老板、甚至是香港亿万富豪是正统的mba出身?正是良师益友的言传身教,让林芮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