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章 大宋柴氏丹书铁券 (第4/4页)
蚀,无法分辨。 现在,我只能凭着锈味,判断它是丹书铁券。 要想确认,就得找地方进行酸洗——那其实也不好,铁锈去掉,变成新东西,就不是文物了。 再说,如果锈蚀过重,酸洗完成后,连古董本身都融化了。 我和孙沉香同时出门,她收拾东西回殡仪馆,我去二马路,找关明珠。 肥水不流外人田,我现在是关翠浓的坐馆,有了好东西,当然会照顾她的两个meimei。 丹书铁券意义非凡,关明珠是个识货的人,一打开报纸包,她的眼睛就亮了。 普通人鉴定铁器,得揭下几块锈片,用酸或者碱来识别。 我没想到,关明珠年纪轻轻,不显山不露水的,对于这种文物,也有极深的认知。 “叶先生,多少钱?” 她是个合格的生意人,不管谁带来的文物,都是生意,不是人情。 “还是你开个价吧?” 关明珠把报纸包放进一个三尺见方、两尺高的玻璃箱子里,按下电钮,玻璃箱就开始缓缓转动。 这是一个光学天平,在转动中,称量它的重量,做出判断。 铁的密度很高,如果中间造假,就会在重量上体现出来。 五分钟内,玻璃箱停止了转动。 关明珠眼中,出现了淡淡的光芒。 我明白,如果丹书铁券是真的,她第一手拿过去,就会成为镇店之宝——最起码,在汴梁城,还没有一部真正的丹书铁券。 刚刚那位老伯姓柴,似乎也跟丹书铁券对得上号。 “叶先生,谢谢你,把这么好的东西送到我这里来——假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