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37章 院试开始 (第3/6页)
‘武’字分拆,就变成了‘止’和‘戈’,并言称,以德不战而屈人之兵,即:止戈为武。 审明白了题目,中心思想也就明确了,那就是以德服人! 如果你说谁的拳头硬谁就是哥,或者理解为禁止锻造戈戟,那么就曲解了‘武’字的含义,属于是跑题了。 运气很好,在《登科荟萃》中,还真有几篇关于德和武的注解和剖析。 这本书真是科举宝典呀! 呵呵~~拿来主义! 在经义上借鉴其中的精髓,然后再加入自己的笔法,也就基本写出来了。 作诗一直是自己的弱项,所以也不去追求拿高评,能过就行了。 继续阅卷,下一道题目是策论,题目为《若王猛治秦用于我朝》。 先回溯历史,王猛是个能臣,他在为前秦丞相期间非常地敢于变革,追求突破。在政治上,他抵制权贵,整肃吏治;在军事上,他军纪严明,都督关东六州军事;而在经济上,他劝课农桑,大力改进耕作。此人可谓是功绩卓绝,被誉为是“功盖诸葛第一人”。 看得出,王猛是个全能型的超级人才,而他的理念也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那就是敢于针砭时弊,大刀阔斧地追求创新。 王猛治秦并不难论,可难就难在‘若用于我朝’这五个字上。 针砭时弊追求创新是什么意思?否决掉当下的国策? 想想都觉得害怕啊! 当然,还有另一条思路可选,那就是避重就轻,来一招断章取义。把劝农桑和改进耕作的事大论特论,而政治和军事的事上只字不提,这样就巧妙地避开抨击的论点。 但是,这样做比较危险,弄不好就会因自作聪明而自食恶果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