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57节 (第3/9页)
叫岔嘴,比如左军前师、前军左师,太易混淆,另一方面日后东征两江、北伐中原,肯定还要扩军,也为以后的编制留空间。 其下每营参将下辖三名千总,每千总辖三把总,每把总辖四哨总,每哨总辖四队正,每队辖四伍。 其中,朱由榔没有采取戚继光的11人为一队的基层编制,而是采取了俞大猷20为一队的编制。这是李定国的建议,因为戚继光所部编制是为了对付以小规模袭击为主的倭寇和蒙古散骑,而眼下和清军作战则都是以步骑混杂的大兵团为主,并不适合。 事实上戚继光到了蓟镇以后,也因地制宜改变了编制,创造出车阵战术来。 以二十人为一队,则一哨便能结成一个小方阵,不再像戚家军那种“花队”,也就是一队当中有好几种兵种,拿火铳的、刀矛的、狼筅的都有,而是采用“整队”式编成,一队当中统一使用一种兵器,比如长矛队、刀牌队、火铳队。 严格编制之后,每营包含亲兵、伙夫等编制,限定为三千二百五十人。整编之后,整个大明光复军兵额限定为十五万人整。 所有十六岁以下,三十八岁以上兵员就地裁汰,朱由榔也不亏待他们,对于年纪大被退役的,基本都被安排到府县里当衙役、公差,或者在被裁撤后的原卫所军田上分出土地屯田。 而十六岁以下,朱由榔更加重视,他将这些娃娃兵们统一带回肇庆,编为一个“羽林旅”,大约有两千多人,作为未来的亲信青年军官培养。这些少年人一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战场经验,胆子不小,另一方面年纪尚幼,还没被封建军队这个大染缸彻底染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