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6节 (第2/8页)

噶布什贤超哈营,也就是前锋的意思。

    第二拨是分布于左右两侧,布置稍显散乱的骑兵,他们大多都是手持强弓,鞍跨重箭、弯刀和长柄骨朵(战锤),只是身上甲胄相较于前锋营稍显轻一些,基本均着单层甲而已。他们则被称为阿礼哈超哈营,也就是所谓的骁骑营。

    第三拨便是护卫在尼堪周围,作为中军护卫,最为精锐的一批战斗力最为强悍的亲兵,也就是后来雍正时期被作为禁卫军使用的巴牙喇营,也就是护军营。

    在满清的军事制度中,巴牙喇兵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按《满文老档》,努尔哈赤时期,天命八年出兵之时,每牛录抽一百甲,其中10人为白摆牙喇,40人为红摆牙喇,也被称为白甲兵和红甲兵。

    八旗的旗人从十五岁就开始考核,合格者为步甲,优秀者为马甲。然后再依据战场斩杀斩杀多者擢升,达到一定战功可穿红甲,再在红甲中选取骑射双绝者为巴牙喇(即白甲兵)。

    白甲兵数量非常稀少,可说千里挑一。巴牙喇就是从每个牛录中选出弓马武功最好的十人组成。每个牛录有上千人,每位满洲兵本身都很厉害,而选出的巴牙喇,是从这些厉害的满洲兵中。如正、镶两黄旗只有二百余白甲兵。

    而一旗所辖牛录,少者十余牛录,多者四十余牛录,因此各旗巴牙喇纛章京,所辖巴牙喇兵,少者二百多人,多者也不过六七百人。

    除了担任哨探、前锋等任务之外,这些部队更多地跟随在各王公大臣身边,也起到巡视保护的作用。从《满文老档》的记录来看,跟随在大汗,即努尔哈赤或皇太极身边的称为“白侍卫巴牙喇”,而跟随各旗旗主贝勒等贵族的则称为“白随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