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4节 (第4/7页)
有一定的割据实力后,还是要与清军达成妥协,最后以一种类似朝鲜、越南那样的“藩属国”称霸西南。 至于与明廷的联系嘛,只是为了能够利用南明朝廷的残余影响力来抵挡住清军主力的进攻,从而让西军能够在西南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地积蓄实力,同时消耗清军锋锐而已。 所以,他理想中与明廷的“合作”,应当是一方面不能让明廷跑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另一方面只对明军做一些策应之类的小规模援助,保证他们不会亡得太快,给自己吸引火力而已。 现在王夫之虽然给出了优厚的条件,同时也许诺了西军残部未来的“半独立”性,可这并不是孙可望想要的。因为在这些条件之后,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必须抗清。 而说到底,孙可望并不想和清军死磕,这与他称霸一方的目标是相违背的。 李定国似是有些看出孙可望的犹豫,他出言问道 “那依大哥所见,该当如何,才能保证朝廷不反复呢?” 李定国不同于孙可望,在由各种原因和机缘汇集的农民起义军中,李定国属于那种因为活不下去而造反,而且的确是想做一番大事业,为“苍生黎庶”而“平天下”的,也有着民军将领当中难得的长远目光。 也正因如此,当王夫之说出光烈天子那番“亡国与亡天下”的言论时,李定国就已经被说服。他本来就是抱着联明抗清的想法南下滇黔,如今明廷方面对此这般积极,他没道理不高兴。 孙可望知道,李定国的态度是事情关键,他本是想拖延此时的,可如今明廷使者找上门来,没一个理由,很难说服以李定国为首的“联明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