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1 (第2/4页)
道,彼此家中有几个兄弟姐妹。不过,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彼此更加熟悉对方。叶莉的jiejie和陈超的哥哥也都在东屯二中读书。叶莉的jiejie就读初三年级,陈超的哥哥就读初二年级。 也许因为是开学的第一个周末,全校的寄宿生似乎都更强烈地想要回家。校门口人山人海,陈超在教学楼下等到了哥哥,开启了回家的归途。 东屯二中建在山丘上,校门外是一个陡峭的水泥坡,算是下山的路吧。他们像是上山苦苦修行的儒生,终于可以脱离苦海,回家享受两天的清福。有时候,他们直接在坡下就可以搭上车,但大部分的时候,客车都不愿开上来,他们就要走到镇子的集市上。因为那里靠近东屯一中,客车在那儿同样也可以接到回家的学生客。 那个时候,在乡镇农村之间往来的客车其实都是四轮的小货车。平日里,这些车主要还是用来拉货,只有车头两排的座位载人。到了周五和周日,这些小货车才彻头彻尾地变成了小客车。家住城里的老师也是坐这样的车进城,一般情况下,如果周五下午没有课,老师会提前离校,防止撞上学生回家的高峰。 按当时的物价,陈超回家的车费是一块五,有时候司机好说话,一块钱也可以。叶莉的家离东屯镇远,靠建州城近,她的车费就会多五毛钱。从东屯镇到建州城,老师的车费则是三块钱。 就是这样的四轮小货车,在当时的乡镇农村里,也还是相当走俏的。只有赶得早的人才能坐上车头那两排的座位。一般的情况下,都只能是坐在后车厢里,和平日里的货物一个档次。还有几个赶晚了的学生,就只能站在后车厢里,有时候甚至都只能站到车厢外头的踏板上,双手扶着车厢顶上的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