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5 (第1/4页)
大帝”。街尽头的骖鸾渡口,有“白云寺”和“天堂寺”,两寺相距仅数步,内部有门相通,分别供奉“释迦牟尼”和“观音菩萨”。“白云寺”系明洪武年间从城内移此,俗称“东禅寺”,平日有僧众廿余人。“天堂寺”初名“天堂庵”,洪武时改为“真如禅寺”,惟民间仍习称“天堂寺”。由于左有“白鹤山”,右有“骖鸾渡”,给光禄坊增添不少景色,春秋佳日,山上树木葱茏,渡口百舸争流,风景优美。由“骖鸾渡”北去,还有旧“社稷坛”,其右为“风雨坛”,左为“雷坛”,每年立春前一日,例有劝农之举。建州刺史亲自主持鞭打土牛仪式,表示春耕开始。 “通仙门”上有一座城楼,即太保楼。“太保楼”面对水南,溪声山色,风景如画,前人于此题咏甚多。过去大凡府城八城门都有“关帝庙”,为什么建州城的“通仙门不立“关帝庙”而建“太保楼”呢?原来,之前在建溪门盖“关帝庙”时,突然天地昏暗,风雨大作,天上似有神兵打仗,人们惊吓之余,才记起对面溪水南有座吕蒙故宅,吕蒙和关羽当年是一对生死冤家,这场风雨料系那两位冤家干的。便将南门“关帝庙”移于“丁家巷”内,“通仙门”也是面对水南,也不建“关帝庙”而改立“太保庙”。 城区神庙香火之盛以“太保楼”首屈一指,平时每天都有百人以上来庙烧香祷告,旧历初一、十五尤其多人。七月初七是太保生日,更是热闹无比,人们抬着供品:糍粑、尾肠、鱼rou,城楼上日夜演唱木偶戏,小小一座城楼简直挤不下了。蜡烛这个刚点上,那个人就拔掉换上新的;香线干脆塞进灶里当柴烧。庙祝除了香金、竿诗等收入外,蜡烛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