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节 (第2/5页)
们老李家有恩,我娘是被老东家一根老参救活的,我们报恩!我们一家两代三口拼死拼活地干!” “可不能这么欺负人啊!” “你懂啥?” “你懂吃花生!” “这娘们又懂啥?” 李三顺拍大腿痛哭。 陈敷有些手足无措。 显金摁住陈敷的肩膀,待李三顺老头的哭声渐弱,方冷静开口: “我不懂做事,但我会卖纸。” “您会做纸,我会卖纸。” “我们卖了纸才能有钱,有了钱,我们才能做更好的纸,到时候我给您请一百个帮手,凿最宽的水槽,做最豪横的大纸张,必让您重现八丈宣的神话!” 第22章 不买吃亏 腊月二十,光从东方来,日出微熹,风过处贴有兔子剪纸的红灯笼打在徽式青砖上,田黄溪边四、五人肩扛手提,十来块木板、几张裱好的长画、特制的油纸大伞,没一会儿便搭起了一个长约五米、宽约三米的棚子,棚子里高高矮矮立起十来个榆木箱子。 棚子就在田黄溪边,不到百米的距离,是青城山院。 踏晨光纷至而来的书生们,路过棚子,不由驻足。 “陈记……盲袋?” 棚子前立起一支高高的桅杆,桅杆上悬挂了卷成一卷的纸作幌子,木桌前斜竖立起一块做工精良、雕刻上路的名号,上面赫然写着——“陈记盲袋”。 陈记是知道的。 陈记纸铺还算有名。 幌子上的纸卷也是懂的。 是陈记纸铺在这里摆摊卖纸。 五六个书生站在棚子前,单对“盲袋”一词颇有议论。 “说文者道,盲,目无牟子也,我私以为此名颇有道家之风,心亡者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