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历史同人] 编造心声,从秦皇汉武开始_第9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章 (第2/3页)

临。

    但纵使是如此,其所带来的影响并未曾彻底的散去。

    百代都行秦政制,但那些人所行的,又何止是秦始皇所施行的各项政治制度?

    在始皇帝以前,并没有皇帝这一称谓。同样,天子与诸侯王称孤道寡,朕这个称谓,并非帝王所专属。

    比如屈原在《离sao》之中,开头第一句便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我屈原是上古帝王高阳氏的子孙,我已经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在先秦的诗经《抑》中,同样有诗句,“无易由言,无曰茍矣,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

    不要信口开河,不要说没有人捂住我的舌头,毕竟说出去的话语,可是收不回来。

    因而于始皇帝之前,朕这个自称并没有特定的人群。更没有什么天子能用,诸侯、庶民却不能用的说法。

    直至六国既灭,王绾、李斯等体察上意,提出以秦王为泰皇,天子之命称制,天子之令称诏,天子自称朕。

    但仅仅是泰皇,又何以体现出这帝王功业之前所未有与伟大?

    于是去掉泰字,留用皇字,再以上古帝王名号,称皇帝。

    余者,便按王绾、李斯等人建议。

    皇帝称号,自此而始。而朕,则是被做为天子、帝王的自称,被同诸侯、黔首相隔绝开来。

    凡以此自称者,自然是僭越,是心有不轨,是不愿意臣服。

    这样的人从来便不在少数,只是于始皇帝在世、在大秦的兵锋所指无敌于此世间之时,始皇帝从不畏惧任何的挑战。

    目光微寒,却又在转瞬之间演变为一片冷肃与沉凝。

    有跃动的烛火于这帝王的面容上洒下浅淡的影。

    便在始皇帝以为,今日当再不会有任何神秘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