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7章 撄宁 (第3/5页)
:“确实,古人很少用那么多笑字来形容女子。大部分都是笑不漏齿的一笔带过罢了,蒲松龄还真是另类。” 李慕菊笑道:“婴宁仿佛笑神似地,以欢乐的笑声对待惨淡的人世,以咤咤叱叱应付世俗的纷纭。蒲松龄不仅写出了她的天真娇憨、“狂而不损其媚”的性格,而且着力描出了那山中“笑矣乎”生活的环境。她诞生在比桃花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还要美艳的园圃之中。园外“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园内“细草铺毡、杨花糁径”。她真有点像得山水灵秀之气的精灵。这不仅是对于美的颂歌,也当然地是对于“子夜荧荧”浓黑悲凉社会的否定。婴宁出生在如此美好的环境里,按理说应该描写她很善良才对。但是出人意外的是这个可爱的婴宁,却干下了一件令人发指的“缺德事”。 将一位羡慕她美艳的邻人诱骗置之于死地。婴宁的形象,蒲松龄自指有两特点,一是“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二是“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既天真又狡猾,是蒲松龄对婴宁的认识、对婴宁的设计。狡黠是婴宁的陋处,也正是婴宁的真处和美处。婴宁一方面出生于幽谷,受育于鬼狐,不审三从,不知四德,无视长幼之序,不用进退之仪,用笑声蔑视一切,用笑声动摇一切;一方面嫁入人间,依从文士,既畏狱之酷,又恪守男女大防的封建道德,轻施颦笑,严惩意yin。” 顾飞笑道:“你对古人研究很深啊,我觉得要真的理解这篇文章的深意,要从作者的背景出发。蒲松龄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