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四十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四十六) (第5/7页)

算卦不是迷信,是学问,人家大学里都研究,这样就硬生生把算卦(包括梅花易数,八字命理,测字等筮法)和《易经》扯到一块。在民间,这一部分人的力量很大,久而久之,人们自然的把《易经》和算卦联系起来了。话又说回来了,《易经》原本就是占筮的书。《易学》研究确实有纳甲筮法,我们给学生讲的时候也要讲,不讲对《易》的研究就不完整,这样也容易让人们误解,但这种误解主要是由于民间搞算卦的人造成的。”

    (中新社济南九六年2月28日电,记者袁崇和采访刘大钧网文)

    听明白了吗?这不是不打自招了吗?可又把“这种误解”推给是“由于民间搞算卦的人造成的”。记者找着“污源”者,而让解释如何治理污染问题,可算找准目标了。可污染排放者却说出与自己无关的理由来,能说得通吗?

    我们再听一位当今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现兼任国际《易》学联合会长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的董光壁的说法。在他的一篇《关于科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文章里说:“形成于殷周之际的《易经》是一部占筮书,由“十翼”组成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解释《易经》的作品《易传》,已属哲学著作。”(《周易二十讲》第394页廖名春选编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

    董的那篇文章里又说:“《易传》的产生是易学史的第一大转折。中国哲学家余敦康对于这一转折曾给出精辟的论述:‘自从《易传》按照以"传"解"经",牵经合传的原则对《易经》进行了全面解释之后,《易经》原来所具有的那种宗教巫术的思想内容和文化意义便完全改变了,其卦爻符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