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61节 (第1/9页)
第12章 新军近代化 对于教导师这支直属于朱由榔的预备军官团,他有着更多期望。 在李来亨履职之后,他面临的第一个任务既不是什么大演兵,也不是什么整顿军纪,而是——识字。 是的,教导师将士的第一个任务是识字,为此朱由榔专门拿出一笔军费,雇佣一百多名童生、秀才专职担任教员,进行授课。 明朝中后期的识字率并没有后世人想象中的那么低,由于印刷术的发展,再加上科举之风盛行,许多一般自耕农或者小地主家庭也会让自家孩子在族学或者私塾里读一两年,虽然没有具体数据可以参考,但从明清时期通俗小说和话本的大流行,就可以管中窥豹了。 各个府县都有很多读了许多年却没有考上秀才举人的童生,这些人若是按照一般结果,大抵是与官府公职无缘,能够找到谋生行业就不错了。 朱由榔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发展的机会,虽说心里可能还是对教这些“丘八”们有所抵触,但依然会趋之若鹜。 有些年轻的童生、秀才,朱由榔干脆动员他们加入教导师,比在地方给哪家哪户当个账房学徒强多了。 教导师作为“天子亲军”,待遇比一般光复军要强些,月银达一两之多,这可不是个小数字,当年戚家军的军饷为全大明募军最高,也就一年十八两而已。 两个旅进度不同,对于以十三四岁少年为主的羽林旅,考虑到他们可塑性和接受能力更强,更偏重于文化教育,每月至少要识一百个字,平均每天三个字以上,第一年需要掌握一千个以上的常用字以及简单的加减乘除数学运算。 朱由榔不担心他们跟不上,如果年终考核识字量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